闲时多读《三字经》

来源:网络推荐 时间:2018-04-04 02:17

  【编者按】《》,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近日,整理书房,再次到钱文忠先生所著的《解读三字经》。该书分上下两册,是钱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座引起轰动后,再经过润色而成的一部解读国学的好书。央视的百家讲坛有句广告语是“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好酒,饮之爽,回味妙。书,虽无酒之香醇,但书之韵味远非酒能比拟。在打开“酒坛“,随着钱先生的澎湃激情和夸张动作品尝完了《三字经》后,再买书细品又是一番风味。如果说,看钱先生的电视讲座,就是同他举杯畅饮,润口爽胃的话,那么品读这套书,就是入心入脑。时隔5年余,今朝捧读,其味弥香。好东西就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可以被遗忘,尽管可以被荒芜,但其自身的精华总是不断地升华。在旮,暗香弥漫;在光天,灿烂一片。好东西,从来不在乎世人的定义的。

  提到《三字经》,很多中国人还是会点头,说自己知道。只能说是很多中国人,不能说全部中国人。像我女儿这些00后的中国人,怕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三字经》的人,恐怕真知道其详实内容的人也很少。正如钱文忠先生在书的序言所说“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前两句‘人之初、性本善’;知道紧接下去的两句‘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数,也许马上就要打个大大的折扣了”。事实确如此,《三字经》的遭遇,也是当今国学在中国的普遍遭遇。西洋之学不举,国学之髓没落,这已然是民族的悲哀。古语说“仓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国家的发展,经济的提升,如今国人可以说早已是仓充实、不再为衣食而忧,但属于精神文化的、民族的东西不增反减。国学的衰败,不忍直视,提之可谓是哀哀欲绝。任何物质丰足的社会,没有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休言社会的进步。

  阅钱文忠先生的《解读三字经》,是在一个有阳光的午后,抿一口清茶入喉,沐着阳光伴着茶香,字里行间的温暖霎时就包裹了身心。《三字经》是古时孩童的启蒙读物。且是“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传统中国社会众多的儿童蒙学读物里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三字经》就因这个“低级小儿科,难登大雅之堂”的身份使得它多年来虽被广为传诵,但其到底诞生于何时,作者为谁,至今都还在考据之中。对《三字经》出处的语焉不详从来不影响它本身的魅力。能够搞定孩童并能使孩童从中受益的东西,自然是好东西,无需解释更无需粉饰。《三字经》就是这样的好东西。时间走到今天,国人却与《三字经》渐行渐远,这不是《三字经》落寞,而是国人的悲哀。顾静先生曾说,“通过《三字经》给予蒙学的教育,传统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认同”。今天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出现的很多问题,我们有理由归责为是我们脱离了传统,让本属于我们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认同变得十分模糊。

  国学的博大精深,即使如今也难以找到一段大家认可的文字来描述。仅在只有1000多个字的《三字经》就可见一斑。《三字经》在阐述完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后,没有排斥其他“百家”的精华。在《三字经》里就完全可以看到“百家争鸣”的气象。当我们朗朗上口诵读“三字诀”时,内心想见的是那三字后面蕴含的一个有深意故事和智慧营养。读得越多,我们就越是接近国学、越是滋润于国学智慧,越是让我们的精神在荡涤中不断升华。“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古语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对我们的民族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钱文忠先生在书中括到,《论语》交给我们的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人生的智慧,一种人生的态度,《论语》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遗憾的是,《论语》一直在穿越,国人一直在梦觉。当我们诵读这几句时,脑海里自然而然的浮现出“四书、五经、六艺”来,然后我们再去知晓《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易》、《春秋》和“礼、乐、射、御、书、数”这些名称后面的点点滴滴,汲取其营养,益大焉。

  钱文忠先生还在该书中,通过旁征博引来阐述“三字经”各条经文,其中不乏典故,尤其有不少的传奇故事。这些典故和传奇不但增加读者的知识更是使该书读来饶有兴趣。恕本人寡闻少见、寒腹短识,平常交流中也常常言及“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直到看了钱文忠先生的解读,才知道这句话里面原来还有如此的故事:孔子带着弟子三千周游列国,后到达陈国时,只剩下七十二人,他们带的粮食都吃光了,弟子们饿急了,就吃盐,喝盐水,这样一连吃了好几天。孔子见状,不由得仰天长叹:“我这七十二弟子都快成咸人啦。”由于咸、贤同音,七十二贤人就这么叫开了。这样有料有味的故事全书到处可见,如此好看的书,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尤其是有多少孩童在阅读,愿意阅读!

  如今我们的孩子与除考试以外书本(尤其是有些深的国学读物)的距离太远,与电脑手机的距离无比密切。高科技本来是带给人类的幸运。不幸的是落在中国孩童的手里,却成了摧毁他们身体和意识的利器。教育的导向偏差,成人的示范错误和管教问题,使得幼稚的孩童们成天沉溺于电脑和手机,大好的时光荒废于拙劣的游戏和无聊无营养的聊天之中。有人说,电脑和手机早已成了年青一代的精神鸦片,我看此话不为过。长此下去,其害真不敢想象。

  大假期间,与朋友游眉山。荡游东坡湖,虽还在造建,但亦可品味到城市的润滑、温柔和典雅。走进三苏祠,尤其是新近开放的苏辙公园,景物的雅致和历史文化的厚重逼人而来,躲闪不及。不久的将来,大气魄、大手笔的打造的“两宋荣光”竣工,眉山这座城市,不仅有现代化应有的一切,更有别地难以企及的文化底蕴,尤其是以三苏父子为标杆的两宋文化的灿烂光芒。眉山城,历史悠久,但建市制不久,可谓年轻的城市,在主政领导励精图治下,经济发展速度飞一般,很快跻身四川前列。近年,新班子成员更是以发展经济的胆识和智慧,在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进程中,提出了“文化立市”的城市发展战略。领导有这样远见卓识,真是眉山民众的幸福。我们可以遥想,体现眉山文化特色的三苏文化、忠孝文化和长寿文化,在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必将生辉。面对文化大发展大荣的文化强国的目标,眉山作为西南一隅走在了全川、全国的前列。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民族复兴的需要,更是眉山人的骄傲。

  游玩途中,我在想,有了如此好的载体和平台,我们做师长的是不是更应该思考如何让我们的下一代,继续传承属于我们民族的国学呢?经济的落后可以追赶,国学的没落,复兴艰难。国学不容许我们再如此忤逆了。看到前面蹦跳不停高兴的孩子们,我唤女儿名字,小丫头来到我跟前,我说女儿背两句,天真的女儿马上童声飞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缕缕金色的阳光随着女儿一起跳跃。

特别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谢谢合作!
继续阅读
热门新闻

联系我们

客户端下载 赞助、建议、留言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最新推荐
分类信息发布网